一位年轻的女同事,怀孕后一直坚持上班,直到临产前一天才住进产科。 孩子生下后,有同事去探视。刚出生的婴儿,看起来好可爱。大家七嘴八舌的说,到底像谁? 不知有谁说了一声,宝宝好像有点黄。 说者无意,听者有心。 初为人母的女同事,事后担心地问医生:小孩是不是有黄疸?不会是肝病吧? 医生拿来经皮胆红素检测仪,测得婴儿的黄疸指数是12。 医生说,没啥问题,这种情况很常见。 同事笑着说了声谢谢。但还是不放心,第2天她让家人来问我。 新生儿黄疸的问题,牵动着一个家庭的神经。 这个问题很普遍,今天龙大夫就带大家来了解一下新生儿黄疸那些事。
母乳喂养性黄疸和母乳性黄疸有什么区别 * 母乳喂养性黄疸 多发生在出生第1周内,这些母乳喂养的新生儿,是因为母乳喂养的因素,而不是母乳本身导致的黄疸。 比如,由于母乳减少,导致摄入不足的新生儿,会出现脱水、摄入热量低:1.使胆红素经过肝肠循环再吸收增加,2.也能使胆红素转化为不可吸收产物的肠道菌群减少。 * 母乳性黄疸 与母乳喂养性黄疸是不一样的。 母乳性黄疸多发生在出生后第3~5天,在大约两周内达到高峰,出生后3~12周逐渐降至正常水平。其原因可能和母乳中β-葡萄糖醛酸糖苷酶的浓度升高,导致胆红素的早期解离和再吸收增加有关。 黄疸指数怎么检测? 新生儿出生24小时内要检测总胆红素水平,检查有两种办法:一种是查血清总胆红素水平,一种是经皮胆红素水平检测。两者检测出来的胆红素水平,可能会略有差异。 什么样的新生儿容易发生严重黄疸? 有一些新生儿容易发生黄疸,要密切关注。新生儿严重黄疸的主要危险因素有:
怎样区别生理性和病理性黄疸? 对于生理性和病理性黄疸的判断,要结合新生儿的出生时胎龄和健康状态。 最新国内外对病理性黄疸的认识已经同步:胎龄大于36周,体重大于2公斤,或胎龄大于35周,体重大于2.5公斤的新生儿,依据不同出生时龄胆红素水平所绘制的危险分区图,将新生儿胆红素水平分为高危、高中危、中危、低危4个区,其中大于95百分位位于高危区,发生严重胆红素血症和胆红素脑病的风险大大增加。 这个有点不好理解,通常出现以下情形,可认为是属于病理性黄疸。 * 出生后24小时之内出现黄疸,或出生1周后出现黄疸,黄疸的持续时间大于2周。 * 血清总胆红素升高幅度每天5大约。 * 血清总胆红素大于18,高于25则属于重度高胆红素血症。 * 婴儿表现出严重疾病的表现,比如嗜睡、易激惹、呼吸窘迫等 害怕给小孩抽血,能通过肤色判断黄疸程度吗? 能大致作出初步的判断。 但是,能够引起黄疸的血清胆红素水平,取决于肤色和身体部位。 引起巩膜黄染的胆红素水平通常为2~3,面部为4~5。 由于胆红素水平的增高,有从头向脚扩展、蔓延的趋势,当脐部出现黄疸的时候,胆红素水平可能已经达到15,而脚部出现黄疸则可能达到20。 新生儿黄疸要做哪些检查? 有些地方的医生,一旦发现新生儿黄疸就做一大堆检查,其实在很多情况下没有必要的。 一方面浪费患者的金钱,另一方面,抽血太多,很多家长也是很有意见的。那么,究竟要做什么检查呢? * 24小时内出现黄疸,黄疸程度超过新生儿时龄,正接受光疗,或总胆红素升高迅速的新生儿,用病史和体格检查解释不了,要检测:血型、Coomb's试验、血常规、直接和间接胆红素、有条件检查网织红细胞计数、G6PD、ETOOc等。 总胆红素超过换血水平或对光疗无反应,或直接胆红素水平升高,出生后三周仍存在黄疸或合并疾病者,需要住院治疗,除了以上的检查外,还可能要测定谷氨酰转肽酶和碱性磷酸酶,看是否胆汁淤积,同时筛查甲状腺功能低下和半乳糖血症等。 捌 新生儿黄疸的随访 黄疸的高峰时间,各个国家的孩子,稍微有些差异,欧美国家一般在2~3天,而我国在4~6天。 很多新生儿黄疸的高峰期,往往在出院之后。 所以,在新生儿出院之前要做黄疸危险因素的评估,并定期复查。
严重的黄疸会怎样,什么叫核黄疸? 严重的黄疸,会出现急性胆红素脑病,是指生后一周内胆红素高引起神经毒性症状的,而核黄疸,则特指胆红素高,透过血脑屏障与脑组织结合,引起的慢性和永久性损害。 黄疸照蓝光有什么作用? 蓝光治疗,可使皮肤和皮下组织中的胆红素转化为胆红素的光构型异构体。这种异构体的水溶性较大,能通过肝脏迅速排泄,而无需葡萄糖醛酸化。 事实证明,光疗在新生儿黄疸中的疗效确切,有望阻止核黄疸的发生。
换血有什么作用? 新生儿处于低出生体重、低氧血症、低血糖、低血容量、高热、高渗血症、高碳酸血症等病理状态时,清蛋白和胆红素的结合能力下降,导致体内游离胆红素增多,游离胆红素通过血脑屏障与神经细胞联接,可能会发生核黄疸。 通过计算胆红素和清蛋白的比值来评估胆红素脑病的风险:比值越低,则胆红素与清蛋白的结合越牢固;比值越高,则胆红素和清蛋白结合越疏松,血游离胆红素水平越高,越容易出现胆红素脑病。 以下情况要考虑换血:
拾贰 新生儿黄疸能母乳喂养吗? 母乳性黄疸是新生儿黄疸的重要原因,既往有些认为黄疸时应终止母乳喂养。 但目前国内外专家否定了这种观点,认为对于健康的足月儿,或接近足月儿来说,应鼓励和促进有效的母乳喂养。 在出生后前几天内,并鼓励母亲喂哺,孩子每天至少8~12次。 如果母乳喂养不足,可能出现热量摄入不足和脱水,会增加黄疸的严重程度,而增加喂哺的频率,可减少严重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率。 对于没有脱水的母乳喂养新生儿,额外的补充水分和葡萄糖是没有意义的。 判断新生儿黄疸的误区 家长仅仅从目测来判断新生儿黄疸的程度,容易出现误差,特别是对于一些肤色比较深的新生儿来说,很容易把正常情况误认为有黄疸。 拾肆 新生儿生理性黄疸的家庭护理
附主要参考文献: 1.Management of hyperbilirubinemia in the newborn infant 35 or more weeks of gestation. American Academy of Pediatrics Subcommittee on Hyperbilirubin. 2.Guideline for the evaluation of cholestatic jaundice in Infants: joint recommendations of the North American Society for Pediatric Gastroenterology, Hepatology, and Nutrition and the European Society for Pediatric Gastroenterology, Hepatology, and Nutrition. |